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宁夏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宁夏整省试点实施方案》

来源:

宁夏教育厅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宁夏整省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整省试点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进度安排,遴选试点学校,建立任务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统筹全区“一盘棋”,融通两级“一朵云”,加快构建上下联动、横纵互促的工作格局,确保试点工作扎实起步、进展顺利。

  方案要求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数字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双向协同、整省推进,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的原则,深入推进整省试点,构建国家、自治区、市、县(区)、校五级贯通联动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和场景取得明显应用成效,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支撑。

  方案提出

  整省试点工作围绕支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等教育振兴发展、就业创业提质增效等7个方面,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巩固提升的“三步走”思路,有序推进国家和宁夏平台技术对接、资源融通、应用拓展、模式创新、效益评价等工作,优化资源供给模式,创新平台应用机制,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改进教学、乡村教育振兴、教育高效管理、家校协同育人,扩大平台倍增效应和溢出效应,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形成省域应用特色,为全国提供宁夏范例、贡献宁夏智慧。

  方案强调

  各地各学校要明确试点工作的牵头机构、推进机制和责任分工,在自治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全面开展试点工作。要把平台应用作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赋能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通识课教学内容。要完善平台分级运维、坐席答疑、规范审查、安全保障等机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三微一端”等媒体平台,加快提炼、广泛宣传试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试点工作纳入教育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估、智慧校园标杆校评星定级等范畴,加强督查、定期通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试点工作。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宁夏整省试点实施方案》全文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办厅函〔2022〕46号)要求,结合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成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数字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双向协同、整省推进,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的原则,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优化资源供给模式,创新平台应用机制,构建国家、自治区、市、县(区)、校五级贯通联动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改进教学、乡村教育振兴、教育高效管理、家校协同育人,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和场景取得明显应用成效,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数字资源供给模式

  1.扩大优质资源有效供给,推动数字资源多场景应用。

  基础教育领域。通过对接国家平台,整合本地资源,发动学校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等,多途径汇聚学科教育、安全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优质数字资源,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发挥各地各学校优势,打造“四名”(名师、名家、名校、名课)在线资源,建设宁夏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引导教师利用数字资源进行备课导学、课堂教学、学业检测,构建智慧课堂,助力因材施教。利用研修资源和网络空间,组织开展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的教师智能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利用课程资源和智能教学应用,缓解偏远农村学校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牵头单位:教育厅基教处,配合单位:教育厅教学研究室、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教育局)

  职业教育领域。汇聚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优质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等资源,建设一批基于岗位能力模型的虚拟仿真课程,形成特色资源库。发挥宁夏枸杞、葡萄酒酿造、能源化工等重点特色产业优势,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开展教师智慧教学能力培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课程,通过自学、对学、群学等线上学习方式,拓展知识广度,挖掘思维深度,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牵头单位:教育厅职成处,配合单位: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试点职业院校)

  高等教育领域。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黄河生态、葡萄与葡萄酒等具有宁夏优秀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慕课资源。打造自治区级高校通识课、基础课、创新创业课等在线精品课。通过汇聚宁夏各高校数字文献、电子图书等资源,优化高校数字图书馆。推动平台资源在课程创建、教学辅助、作业布置、质量测评等活动中的广泛应用,鼓励教师开展翻转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助力教学模式变革,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研究式学习,拓展非正式学习渠道,推动数字资源多场景应用。(牵头单位:教育厅高教处,配合单位: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普通高校)

  2.建立资源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平台双向协同发展。

  建立应用驱动、用户评价、持续迭代的资源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师生实际需求与评价,动态调整资源库的引入数量、类别和类型。建设数字资源智能测评系统,汇聚整理资源点击量、下载量、评论数等应用数据,对海量资源进行精准、快速评价,为各类资源应用情况与效果提供科学分析依据。规范审核流程,严控资源质量,将宁夏平台使用量大、评价好、质量高的数字资源上报给国家平台,同时将国家平台的优质资源同步到宁夏平台,实现资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双向协调”。(牵头单位: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配合单位:教育厅基教处、职成处、高教处)

  (二)支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完善“三个课堂”开展机制,深化“三个课堂”按需应用。

  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重点协调银川市、石嘴山市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区)与乡村振兴重点县(区)结对帮扶,开展网上送课、同步上课、协同教研、资源共享,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落实《宁夏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南》,按线下教学1.5倍的标准核定线上教学课时量,将“三个课堂”应用情况与教师荣誉评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履职考评挂钩,激发“三个课堂”应用活力。(牵头单位: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配合单位:教育厅基教处、教学研究室,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教育局)

  4.打造高效智慧课堂,推动智慧作业试点。

  举办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遴选等活动,引导教师应用平台资源和新技术,创设探究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情境,开展问题导学、小组互学、探究引学、技术助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重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流程,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区遴选近100所中小学,开展智慧教育平台支撑下的智慧作业试点,鼓励教师常态化应用智慧作业系统,精准分析学生学情特点,设计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动态采集学生作业数据,即时生成专属错题集,靶向推送辅导微课,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和掌握薄弱知识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牵头单位:教育厅基教处,配合单位:教育厅教学研究室、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教育局)

  5.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学研究质量。

  优化宁夏数字学校平台,打造近100所云上学校典型示范,集聚1000名名师在线辅导答疑,上线3000堂优质同步教学课程,满足学生泛在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巩固练习、拓展学习等环节中,积极应用平台课程资源、知识点微课、直播辅导、在线答疑开展按需自主、个性学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学习需求。优化名师网络工作室、课程社区,引导教师组建教研联盟、教研协作体,常态化开展专题教研、联片教研、协作教研、巡课听评课等活动,提升教学教研水平。依托8个县级教师智能研修中心,构建以县域教研为主、跨县教研为辅、多种教研方式并存的线上线下协同教研格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牵头单位:教育厅基教处,配合单位: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教学研究室、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教育局)

  (三)服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6.推广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强化职业教育平台融合应用。

  引导教师充分运用平台资源,围绕虚拟仿真实训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再造,有效解决实训设备更新快、材料消耗大、情景再现难、环境风险高等问题,提高实训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互动性和自主性。将虚拟仿真教学纳入教学考核,确保不低于总学时20%的教学要求。在宁夏“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中开设虚拟仿真教学项目,鼓励引导教师积极使用、学习、借鉴国家平台提供的优质课程案例,有机组合,创造加工,提高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水平,促进平台的融合应用。(牵头单位:教育厅职成处,配合单位: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试点职业院校)

  7.开展双师课堂教学,创新技能大师培养模式。

  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无人机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现代物流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等实践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优质教师缺乏的专业,汇聚区内外优质师资,融合线上线下场景,运用平台双师课堂教学、2D/3D全景直播教学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建立双师课堂应用激励机制,对应用成效突出的学校和教师,在政策项目、资金支持、评优选先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建成50个技能大师网络工作室,面向职业院校、企业、行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人员研修、技术攻关、交流合作,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建立技能大师绩效考核机制,对技能大师网络工作室授课时间、产出成果等进行量化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工作室给予资金补助,用于支持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技能培训等活动,对连续2年考核未达标的工作室予以摘牌。(牵头单位:教育厅职成处,配合单位: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试点职业院校)

  (四)助力高等教育振兴发展

  8.普及智慧教与学服务,构建开放共享新生态。

  建设集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学、数据化管理等为一体的智能教学助手,在全区普通本科高校普及应用,推动平台应用融入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各环节,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组建全区高校智慧优课联盟,探索线上课程互选和学分认定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网络名师讲堂机制,开展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推动教师应用平台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将平台应用课程纳入学生通识必修课,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培养发展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深入落实“慕课西部行计划”、闽宁教育协作等,推进区内外高校线上结对,共建在线课程、数字文献、虚拟仿真等优质资源,促进校际课程互选、教学共研、学分互认,打破学校围墙,推动协同育人。发挥平台开放优势,促进“好校建好课”,汇聚一批质量好、门类全、覆盖广的高等教育数字资源,打造永远在线的大学网络课堂,支撑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牵头单位:教育厅高教处,配合单位: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普通高校)

  (五)服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9.扩展平台应用功能,完善协同服务体系。

  广泛动员行业企业、招聘机构、高校校友等多方力量,推进重点产业、企业等使用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岗位信息发布、求职简历筛选、生源信息查询、网上就业签约等“一站式”招聘,扩充平台就业岗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适宜的岗位选择和就业机会。以国家 24365 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相关标准为基础,规范就业流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数据标准,构建上下衔接、层级明确、系统完备的标准体系。(牵头单位:就业指导中心,配合单位:教育厅职成处、高教处,责任单位:各普通高校、试点职业院校)

  10.推广就业平台应用,促进毕业生精准就业。

  引导师生利用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开展求职意愿登记、简历填写、职位检索、应聘面试、网上签约等,提高求职应聘效率。汇聚一批“互联网+就业指导”培训讲座、应用案例、模拟测试等资源,选聘高校辅导员组建“职业生涯导师团”,在线开展就业政策解读和咨询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式,掌握求职技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动态追踪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构建就业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为深化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实习实训等体系改革提供数据参考。探索建立毕业生在校学习、竞赛、实习等信息采集系统,形成基于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规划等维度的“大学生职业画像”,提高就业指导、求职服务等工作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牵头单位:就业指导中心,配合单位:教育厅职成处、高教处,责任单位:各试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

  (六)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

  11.探索数据跟踪分析,推进师生评价改革。

  依托国家平台,接入学校管理、课堂评估、学生发展、教师考核、抗疫保障等基础数据,实现学校教育评价数据的统一归集、动态汇聚。完善学校评价标准,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校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对照分析,支撑学校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汇聚教师基本概况、管理测评和专业发展评价数据,对教师师德师风、教学实绩、学生工作、科研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分析,为教师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和服务。推广应用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汇集学生各类数据,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的成长过程进行写实记录,为考试招生改革提供真实可信可用的评价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启动电子学生证试点,利用传感网、5G、Wifi6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一卡贯通学生活动场景,无感知、伴随式、多维度收集学生学习成长经历数据,为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牵头单位:教育厅基教处、教师工作处,配合单位: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教育局)

  (七)完善平台应用考核机制

  12.健全平台考核机制,提升平台应用效能。

  将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作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赋能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通识课教学内容。强化平台应用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教育信息化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落实《宁夏中小学教育平台应用积分细则》。完善平台监测机制,按月通报各地各学校平台应用情况,将平台应用情况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基本要求,推动教师常态化应用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加快形成平台应用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牵头单位:教育厅基教处、职成处、高教处、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三、进度安排

  (一)试点应用阶段(2022年9月-12月)

  2022年9月,完成宁夏智慧教育平台改版升级,实现宁夏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按照平台接入规范落实统一命名域名、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平台要素、统一运行监测的要求。

  2022年10月,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宁夏整省试点实施方案》,分层分类开展平台应用培训,指导试点校全面开展平台应用工作,研究探索有效应用模式,开展优质特色资源遴选工作,向国家平台推送宁夏特色资源。

  2022年11月-12月,进一步完善平台互通和应用功能,开展应用数据监测分析,围绕平台应用开展案例遴选、交流研讨等活动,形成一批创新经验模式和优秀典型案例,总结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二)全面推广阶段(2023年1月-12月)

  2023年1-6月,指导各地以试点校为引领,扩大试点区域辐射面,向国家平台提供新一轮资源。建立宁夏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积分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开展精准评价、诊断、改进,为师生发展成长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2023年7-12月,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全面覆盖和深度嵌入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发挥改革、创新、服务、引领作用,初步形成宁夏区域应用特色,为宁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支撑。放大智慧教育平台公共服务效应,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提供宁夏范本、贡献宁夏智慧。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4-2025年)

  全面分析总结、巩固提升宁夏在应用阶段的资源供给模式、平台应用机制、有效考评方式、教育评价改革方面的成效,进一步放大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 “倍增效应”和“溢出效应”,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教育厅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教育厅办公室、基础教育处、职业与成人教育处、高等教育处、教师工作处、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业务职责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内容进行分工,按照四类平台分别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将试点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地各学校明确试点工作牵头推进机构,落实 “一把手”责任制,明确市、县、校的任务及定位。

  (二)健全协作机制。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由相关处室成立四类智慧教育平台工作指导委员会,全面开展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压实各级部门主体责任,切实将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各学校建立组织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应用推广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监督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试点工作纳入教育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估、智慧校园标杆校评星定级等范围,定期开展督查,限期整改存在问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各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指导试点学校开展资源建设、平台应用、教学模式创新等工作。各市、县(区)教育局把平台应用情况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及时评估应用成效,指导平台应用创新,形成试点引领、全面推进的应用格局。

  (四)完善运维服务。建立自治区、县(区)、校三级平台运维团队,自治区运维团队负责开展平台网络运行、清理下架数字资源、统计平台运行数据、培训县(区)管理员、远程指导技术操作等工作;各地各学校运维团队负责维护师生基础信息,帮助师生、家长克服技术困难,协助解决疑难问题,降低平台使用难度。按自治区、县(区)分级设立电话坐席,为学校、师生和家长提供技术咨询、应用答疑。

  (五)保障安全运行。自治区平台运营部门落实网络安全制度规范,配齐网络安全设备,根据宁夏网络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预警信息,定期开展安全监测、风险排查,及时识别网络攻击,防范网络病毒,处置安全隐患,确保平台运行安全。各地各学校平台管理部门严格按照资源发布审核管理办法,建立内容审核责任制,明确本级发布信息审核流程,做到“上线必审、更新必审、审批到位”,保障内容安全。

  (六)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学校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三微一端”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服务和创新应用方式,激励和引导广大师生、学校、家长积极应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宣传引导中扩大使用效果,在评价应用中优化供给,不断完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及时总结、交流、宣传、推广试点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应用的浓厚氛围。

  来源:宁夏教育厅-微信公众号、教育信息化100人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教育信息化资讯

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Copyright©2018-2023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