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青岛市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2022-2024年)发布

来源:

青岛市教育局

  日前,青岛市教育局印发《青岛市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2022-2024年)》,将建成“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全面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文件提出,推进建设六项重点工程,构建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新生态。

青岛市.png

  六项重点工程

  (一)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二)教育网络安全保障工程。

  (三)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四)智慧教育环境建设工程。

  (五)人工智能教育提质工程。

  (六)教育e平台赋能工程。

  文件全文如下  ↓

青岛市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新时代青岛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以新技术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促进青岛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二、发展目标

  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培养,提升中小学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中小学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中小学数字资源建用机制建设,增强数字资源服务教育教学能力;加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赋能,支撑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变革;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持续领跑;加强教育e平台建设,提升大数据支撑教育管理与决策能力;加强“互联网+教育”新型服务供给模式建设,提升线上教育服务品质,赋能“双减”。建成“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全面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三、重点工程

  坚持“全市统筹、区域协同”工作机制,推进建设六项重点工程,构建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新生态。

  (一)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师生信息素养发展机制,全方位推进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提升(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教师工作处、教科院)。实施“135”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培养100名首席信息官、300名信息化校长和500名信息化学科教师,提高全市中小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能力(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教师工作处、教科院)。推进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学习用技术到用技术学习,培养未来数字公民(责任处室:教科院)。组织实施创客竞赛、人工智能竞赛、信息奥赛和科技节等50余项“三赛一节”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责任处室:基教处、装备信息中心)。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研究,评选区(市)、学校300个优秀案例,促进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成长(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建立师生信息素养评估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每年组织全市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评价(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

  (二)教育网络安全保障工程。坚持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统筹协调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工作。建立中小学网络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坚持网络安全工作通报、约谈机制,增强网络安全工作意识和防范能力(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安全处)。实现全市中小学网络安全监测覆盖率100%,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达标率100%(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安全处、各区市)。制发《青岛市教育系统网络IPv6升级规划方案》,推进市、区(市)两级IPv6等新一代网络技术部署和应用(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各区市)。推进区(市)40G接入教育城域网,构建高速互联的教育城域网,打造“本地资源+云服务”模式,满足突发性强、并发数高的网络应用需求(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各区市)。出台《青岛市教育系统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加强教育系统数据安全保护,维护师生合法权益(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安全处)。开展中小学网络安全培训,加强岗位人员专业能力建设(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教师工作处)。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提升中小学校全员网络安全意识(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安全处)。

  (三)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程。贯穿五育并举的资源体系理念,构建“国家平台+本地特色”资源建设应用机制,推进国家、省、市平台对接,促进渠道互补,资源共享、覆盖全市中小学广大师生(责任处室:教科院、基教处、装备信息中心)。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通过“政府保基础、众创众筹”的形式建设本地资源,以“课后网”名师空中课堂、“教师在线e辅导”和“同步课堂”等多种方式,发挥名师示范作用,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覆盖面,赋能“双减”,服务“停课不停学”(责任处室:教科院、教师工作处、基教处、装备信息中心)。鼓励区(市)、学校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其他特色资源,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在线教学资源,形成青岛特色“资源池”,满足师生资源使用多样化需求(责任处室:教科院、基教处、装备信息中心)。建立资源准入、评价机制,加强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应用情况的监测评价(责任处室:教科院、装备信息中心)。

  (四)智慧教育环境建设工程。全市中小学万兆接入教育城域网,校内无线网络安全可靠(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各区市)。建设广覆盖、互联互通的视频会议系统,提升全市教育系统视频会议应用环境,提高远程协同效率(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财务处、各区市)。评选50个典型数字应用场景、50个优质教学软件应用和50个校本优质教育资源库,推进学科创新教室、数字实验室、数字图书馆、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建设应用(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打破技术壁垒,加强校园门卫、食堂等重点区域和部位视频系统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安全处、后勤中心)。基于国家、省市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研制《青岛市智慧校园建设应用评估标准》,评选“青岛市智慧校园示范校”100所,全市智慧校园达标率100%(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

  (五)人工智能教育提质工程。落实《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构建“一纲多本”的课程体系,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普及率、实验室建设率达到100%(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教科院)。加强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精准定制培训“千人计划”,培养50名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教师工作处)。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加强人工智能通识、编程、机器学习、伦理等方面的学习,挖掘一批优秀教学课例,评选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4个、示范校100所,开展人工智能素养评估,全市中小学样本数量突破20万份(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教科院)。以联盟结对、成立共同体的形式,推动优秀人工智能课程资源跨校、跨区域共享(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坚持发挥“政府、企业、学校”多元参与的联盟育人共同体的作用,形成保障有力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格局(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基教处、教科院)。

  (六)教育e平台赋能工程。坚持“结构优化、集约高效、数据融合”理念,打造教育数字基座,建设教育e平台2.0(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强化资源整合,市域内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统筹接入青岛教育e平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资源、应用服务“一网统管、一号登录、一网通办”(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各处室、各区市)。建立数据采集、更新、共享、交换技术标准和运行机制,构建动态汇聚、实时共享、有序开放、深度应用的教育数据资源应用服务体系,打造“学校情况一张图”“教学资源一张网”“招考入学一件事”“教育服务一号通”等场景,推动实现教育业务办理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各处室)。建设通用性、便捷性强的智能化工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责任处室:装备信息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青岛市领导小组(附件1),组织领导全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落实政策制度,形成工作推进任务书(附件2),统筹实施重大项目,负责指导区(市)、学校创建方案的实施,督导创建目标的落地。各区(市)、学校要强化主体责任,对照六项重点工程,明确本区域、本单位创建的具体目标、任务、时间和保障措施,确保六项重点工程的落实。

  (二)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市、区(市)两级共同建设机制,落实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不断加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强化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区(市)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经费,确保智慧教育示范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强对信息化建设方面薄弱学校的经费支持,促进区域内优质均衡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构建智慧教育成果交流共享机制,市教育局定期开展市域、区域、跨区域联动活动,促进互学互鉴互进,推介智慧教育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形成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案例集。各区(市)、各学校要及时总结和挖掘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多种途径开展宣传和推广,让社会、家长全面了解创建成效,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家长满意的良好教育生态。

  本文由教育信息化资讯(ID:gxxxhzx)编辑整理,文件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教育信息化资讯

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Copyright©2018-2023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