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发布(附图解)

来源:

安徽省教育厅

  日前,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文件指出,“十三五”时期安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多项成就,其中教育信息化进程持续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智慧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农村教学点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全覆盖,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全面实施。

安徽截图.png

安徽省教育厅网站截图

  “十四五”时期,安徽教育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具体包括: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基建、大力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网络化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四项任务,同时还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详情如下——

  主要目标:

  智慧学校建设全面覆盖,实现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转变,覆盖全省、联通全国、互联互通的智能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成效更加明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主要任务:

  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

  一、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基建

  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提升优化安徽教育管理公共平台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应用,实现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标准,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现设备设施配备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和使用常态化,建立完善规范的省、市、县、校装备治理工作体系与机制。

  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深度参与、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

  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本领,推进绿色学校创建行动。加快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建设。

  鼓励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环境。

  二、大力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

  完善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鼓励学校、教师、学习者和社会共同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开发数字化特色课程,形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完善以省级教育信息化平台为龙头的数据互通、系统互联、应用协同的省市县校四级教育云服务体系。

  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建设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平台。

  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在线学习教育平台,精准推送定制化教育服务。

  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提升教育考试招生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智能化服务的典型路径,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迈向创新发展。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治理,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

  四、推进网络化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服务

  建成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

  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总体设计和制度建设,推动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加快推进教育数据共享和开放,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教育数据互通共享,提升管理服务平台支撑教育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评价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完善全省高校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丰富平台内涵,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实现高校全覆盖。

  建设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测平台,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工作。

  对应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具体内容包括——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制定《安徽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完善《安徽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搭建安徽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支持服务平台,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完成高等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建设验收和推广。

  做好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与长三角省市教育资源平台对接,基本建成能够满足省、市、县、校四级需求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应用协同的省级“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实施“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探索开发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

至保障措施.png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教育信息化资讯

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Copyright©2018-2023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