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利用信息时代技术条件,助力城乡基础教育鸿沟的弥合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74号(教育类423号)提案答复的函》,就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的“延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支援乡村中小学教育”的建议进行了回复。有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在自愿的前提下,可将一部分科技人员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3-65岁,让他们下乡支援乡村教育。

  教育部在回复中指出,委员提出的补充出台科技人员支援乡村教育管理办法的建议,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专业领域知识优势,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乡村中小学教育的科学水平。但从《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应具备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和教师资格准入资格来看,科技人员未经正规教师培训,还难以胜任基础教育教学的职责要求。该提案和教育部的回复,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鸿沟的关注和讨论。

  长期以来,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一直是阻碍我国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障碍所在。发展乡村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而发展乡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所在。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十九届五中全会中进一步提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战略目标。

  当今世界正在由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转变,这也必将催生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而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则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这也伴随着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变革和教育体系重构。在此背景下,城乡基础教育鸿沟的弥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也会出现新的矛盾、问题和表现形式,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不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破解。我们需要谨防教育信息化可能造成的城乡基础教育“二次鸿沟”,积极利用好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便利条件,助力城乡基础教育鸿沟的弥合。

  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服务基础教育均衡化中的专业知识优势,可在服务的组织机制、组织模式、组织方式、实施手段、服务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特别是可充分挖掘“在线教育”这一新的技术手段的红利,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方式创新、手段创新和内容创新这些“组合拳”,充分挖掘和释放科技人才在弥合城乡教育鸿沟中的人才红利。

  相关调查显示,中小学在线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的发展差异巨大,西部地区和农村偏远地区发展在线教育面临多重困境。为破解这种新困境,可从如下方面重点推进。首先,在线教育要求的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的短板和不足是需要先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可专门出台政策计划,充分挖掘和发挥科技人才在技术改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特长,来努力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技术接入鸿沟”。

  其次,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在线教育的“两面性”和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在线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国家相关部门可专门出台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支援和帮助乡村地区通过在线教育形式提升科学教育水平的政策计划。例如,可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利用在线技术手段,尝试通过定向、定点包干或帮扶的方式进行教育帮扶。已有经验和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则在线教育的学习效果越好。因此,退休科技人员可重点从丰富在线互动方式、增加在线互动时间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多样化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力,这些帮扶则可以对教师资格的准入条件放宽要求。

  总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的时代性、复杂性和矛盾性,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尝试不同组织机制、模式、方式等方面的综合创新举措,充分挖掘和发挥退休科技人才这一“关键人群”在弥合城乡科学教育“接入性鸿沟”中的重要作用,以切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高耀,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教育信息化资讯

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Copyright©2018-2022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