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清华的艺术课,在线这样上

来源:

清华美院绘画系

11.jpg

  素描(30803943-0) · 结课展

  课程时间:2020年4月13日-2020年5月8日

  参展艺术家:殷子析、何海川、李霁宣、曾庆岩、张怡佳、万文娟、鄢钰、李思艺、李丹丹、梁小伟、蔡蕙宇

  指导教师:莫芷

  展览前言

  本展览是清华美院绘画系素描课的结课展。素描是绘画系油画专业大学二年级基础课程的核心板块,对于夯实艺术语言,把握造型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学院课程内容中,人物肖像、手、脚、材质的专项练习一直是不变的主题,它要求作画者深入观察和长期作画过程,通过把注意力和手的动作紧密连接在一起,理解视觉语言如何成为个体表达的一种通道。

  课程和展览都刻意在回避一种“诗化”的艺术状态,一方面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如此之快,去魅的进程过快,以至于完全碾碎了我们的内外一致性,同时,诗性的倾向也常常是“文艺病”的开始,我们喜欢看见事物的实质被完整发掘,真实的自我被表露,而不是隐匿在浪漫修辞的背后。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一个因疫情被格外放大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将这种态度称为“直给”。因此,课程学习的本质是把握艺术的真实与发生过程,目标要与行动关联,而不是落入“教与学”的自满状态。

  课程全程网络授课,对于每个同学而言,课程对自制力、独立钻研能力和注意力的要求提高了,素描训练的开展也完全依赖每个人在自己空间所产生的感受。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对学院的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尤其是,学生们常困惑于素描训练如何用到艺术创作中,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和枯燥训练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以及我们如何通过绘画开启感知世界的旅程,将我们司空见惯乃至熟视无睹的外部世界重新游历一番。

12.jpg

13.png

  在此,展览选题“采样”,引导所有参与者思考自身绘画的过程、内容及其意义,被划分为三个板块:

  1. 手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和手作为写生的对象。再现/表现手的形象,首先,手是艺术家的第2张脸。其次,手的训练也是他们成为艺术家的必经之途。同时,手还蕴含着不同的典故、意义及其历史文化内容,如名画中的手、表意的手势、手的象征等。

14.jpg14-2.jpg

集体作业:手

  2. 自画像。肖像展示的是我们的社会面具,而艺术家的自画像则是在社会面具之上的自我雕琢。他们不仅展示出艺术家的品味、格调、自我隐喻,也向我们展现出如网络会议截屏一般的社会群像。

  3. 材质、感觉与破坏后的重塑。布料、衣纹写生不仅仅是技术性地再现客观物质对象,追求分毫不差,其价值恰恰在于,通过观察我们意识到,这些柔软或坚硬、枯槁或弹性的迥异状态,从来不在那些物质的表面,而在我们自己的心中。鸟类因为全无辣椒素受体而可以肆无忌惮的吞噬辣椒,我们对于物质质地的觉察也深深地依赖于我们个体的性情、注意力和偏爱。

15.jpg布料图像拼接 美816班全体

  “采样”作为本展览的主题,意在突出每一个行动中的个体,每一个真实的生命状态。在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节点,在隔离的日子中,我们更有机会去思考我们自己,如何安排生活,看待自己,并如何面对绘画。采样,是一种面对未知充满理性与实证的态度,我们不应带着某种偏见去搜寻证据,而应审慎的整理、呈现每一份素材,从基础课程到艺术创作,莫不如是。

万文娟

16.png万文娟,《对话》 尺幅不定 原单张420*285mm 材质:粉彩铅笔 纸本

  万文娟:

  感想:画本身应承载的是画者观看世界的方式。负片形式下认知自己是既陌生又熟悉的,陌生的图像让镜头前的自己如同观戏一般的自然,而这种自然而然又被纸张记录,这一过程是奇妙的;与经典的手符号时空对话,对既有作品变形、重组,这一过程是反思的且是焕新的。

鄢钰

17.png鄢钰,《我与群鸦的采样-1》, 色粉铅笔,39*54cm

  鄢钰:

  我设立的主题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采样”。蓝色系列自画像《我与群鸦的采样》中,飞翔的群鸦又如同飞蝇,粘噬在自我逐渐腐败的肉体上。作品《世纪对话》由两幅四开肖像作品拼接而成。一幅是临摹鲁本斯的经典男青年头像,另一幅是模仿鲁本斯手法绘制的个人自画像。再加入现代新媒体的语言打破画面进行重组。东方与西方,数世纪沟壑造成的不同审美在同一空间中发生碰撞,引起我的反思。何为经典?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如何定义?在竞相追逐新材料新手法的今天,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应该也是多方维度的,不仅仅是朝着明日的方向。

何海川

18.jpg何海川,《分离自我 1》 素描纸、铅笔,60*80cm

  何海川:

  我的绘画希望整体笼罩在一层特殊材质下,希望通过空间的重塑表达一种对于自己重新的认识,比如整体套在塑料袋中,看到的是人,但质感是塑料,质感上的反差、空间上的反差,表达了自我与本我的区别,在课程上鼓励我们尝试,让我从更多的方面观察自己,对于不同材质的练习我是从细节出发,联想感受,体现出我自己的一部分联想,脸、手、足表现了人大部分的思想,细致的学习刻画让我感受很多感情色彩的美丽,主要还是对于思想和出发点的把握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的,打破自己,在重塑。

李丹丹

19.jpg李丹丹,《“看”手》, 计算纸,素描纸,铅笔,色粉,28*21cm*2

  “人眼和机眼”这个题目是偶然的产物,不过就算我怎么揣摩,都不可能真的画出“机眼”,体会摄像头对图像的处理时加入了我对“机眼”浪漫的感受。

  李丹丹:

  (对这节课:其实我自己心中也有个档案库,给所有信息贴条,这几周里这个档案库里很多东西都被翻乱了。四周过去,我越发觉得得找到自己坚实的路才行,我不想再重复被动的状态了,对于“前进”来说,这节课是很好的助推力。希望自己不是“只有外衣的人”,内衣也要穿好。)

李霁宣

20.png李霁宣,《镜中窥测》, 铅笔、纸本,55*78cm

  李霁宣:

  借用鱼眼的视角不同于人眼的观察,表达了透镜的的干扰使图像不断的扭曲变化,使真实的图像流露出一丝虚假感。透过鱼眼也能使人们联想到窥探,单向,猜疑,警觉。而鱼眼同时也暗示了一扇门的阻挡,而在网络发达的时代,由于机器技术的介入仿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其实却在无形中使人们的距离感不断增加,同时使人性的黑暗被放大,干扰了人对世界的感受。

李思艺

21.png李思艺,《无常》,素描纸,53*101cm

  李思艺:

  试图对平常的现实世界进行再发现并进行采样和对绘画中的某些共性进行采样是四周所有绘画的动机。“平常”常与“泛泛”挂钩,有时带贬义,然而私以为“平常”维持着社会运转的基本秩序,是“非常”的支撑,有时平常世界中出现的某些情景使我感觉“非常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出现了一些投影,最后的自画像就是对平常世界的采样,“常”似乎也符合采样的数量特点。绘画感觉的采样是通过较多的绘画草图进行的,这些草图里面共性的东西多,差异的东西少,但是这些共性的东西逐渐被发现并被剥离出来之后,逐渐出现更简单凝练的东西,即使有些时候仅仅是草图过多形成的手感的惯性,但这似乎是抽象的体现,越简单的东西越抽象,也回应了那句话“万物来源于一”。

殷子析

22.png

殷子析,《感知》, 牛皮纸、铅笔,44*59cm

  殷子析:

  网课,就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大家汇聚在一个内容的点上,对这个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剖析的过程。我们各自在远方家中创作而又相互牵连。我在互联网的一端,以我小眼观世界,外面的信息喷涌地扑向我的屏幕,而我则将其筛选、分解、重组、记忆。这些隔着屏幕了解社会现实和历史、了解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了解过去和未来的日子,是简单、纯粹而丰富的,构成了我们人生中一段奇妙的时光。故创作自画像《感知》。

  《手&足之情》表现了手和脚在平淡而恬静的生活中的日常状态。但手和手是不一样的,日常状态和蕴藏感情都差异巨大。《虔诚》组图表达了远方藏族同胞的手对我内心的触动。

梁小伟

23.png

梁小伟,《作品1》,纸质,炭笔,50*80cm

  梁小伟:

  通过对手、脚和自画像的仔细观察和刻画,得到了莫芷老师的一些建议,更进一步了解课素描的一些含义,每一个人的手脚特点不一样,反映了一个人的年纪、职业、生活状态等。通过对自画像的深入刻画和理解,更深层次的了解自己,学到了一些技法,如何的去表现一张作品,如何去渲染整张画面。

曾庆岩

24.png曾庆岩,《双向》,复印纸 硫酸纸 素描纸 彩铅 铅笔, 66*114cm

  曾庆岩:

  近期我陷入了一个探索的阶段。随着我所见所闻的增多,我开始质疑一些自己原有的东西,想拼命的去探索真实的自己。但是我又无法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需要时间,我很庆幸我及时的去想这个问题。不管最后是什么,真诚的、朴素的生命状态是我想要的追求的。

蔡蕙宇

25.png蔡蕙宇,《无题》, 纸本铅笔,20*30cm

  蔡蕙宇: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能够有幸参与到大二年级的素描课程中一起学习实属幸运。整个课程下来,我感觉像是重新回到大二那年跌跌撞撞的探索前行,仿佛时间倒流回到从前,暂时忘记即将毕业的焦虑和压力,潜心修行一番。

  我一直很喜欢莫芷老师的授课方式,在课程中总能开阔视野大有收获,同时老师的耐心和负责又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信心和干劲,在兴趣的推动下,于个性的海洋中遨游。

  一个月的课程时间短暂,对于艺术的实验来讲,只能算是开始。忙完近期的毕业创作和论文,我会回来继续完善继续研究。相信在莫芷老师对我们艺术知识的传授和艺术思维的指引下,我们将会在不远的将来,收获更好的自己。

张怡佳

26.jpg张怡佳,《生》,康颂180g,铅笔、炭笔  、色粉,34*50cm

  张怡佳:

  本期课程的大题目为"采样",我个人对"采样"的理解大致有三个方向。

  一是采样具有客观性、档案性,这就要求绘画形式尽可能客观,不掺杂太多抒情因素,任何情绪和个性的表达都需要由某个物象作为载体,含蓄的表达。

  二是对象的典型性和单一性,选取的写生对象及选用角度要具有鲜明的身份象征或者指向性,并不过分复杂和多样;

  三是数量及画的多少,采样总是取许多个或者组物象或者说是数据,少量的画无法满足"采样"的数量级,这几周以来夙夜爆肝可惜还有很多没能展现,有点小遗憾。

  这次素描课我们捡起了丢下好久的写实老本行,我个人对这次课程的期待是能够将观念与写实手法相结合,从形式上跳脱出单纯的考前式素描,不知道目前这个结果有没有达成指标。

  旋涡计划

  旋涡计划(Virtual Vortex)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发起的系列活动,计划包括工作坊、艺术沙龙、讨论会、线上互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关注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发展,探讨艺术实践的多元与多维,涉及独立创作、团队项目、艺术生态、策展与创作的协同、展陈和互动模式研究、衍生制作等多个层面。旋涡计划小组以制造自由创作与讨论的学术引力,吸引共同志趣的学术青年,引导和扶持青年艺术发展。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教育信息化资讯

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Copyright©2018-2022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