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A.I.助力线上教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疫情下的在线学习是一场大考,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如此。如何提高在线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3月21-22日,“A.I.之光 点亮在线教与学”公益直播论坛成功举办。本次“A.I.之光 点亮在线教与学”公益直播论坛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北师大出版社)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主办,科大讯飞承办。教育界专家、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学工作者和企业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640.webp (1).jpg

A.I.助力线上教学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21日,“A.I.助力线上高效教学”主题论坛如期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滨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春国,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勇,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年级主任付加国,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等嘉宾进行在线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表示,疫情期间组织的在线教学规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验,这是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计,也是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她表示,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可以看作是“信息技术的体验课和信息素养的速成班”,而在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加入,人类社会正从生产、生活实践两空间走向三空间,这也将为我们破解教育矛盾提供新的可能。

  滨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春国介绍了滨州市于疫情期间搭建空中课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经验。他表示,针对在线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滨州市将打造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的教师队伍;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差距的问题,滨州市将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生为本,不断提升教育服务供给的能力,不让任何一个应该参加学习的孩子掉队。

  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勇介绍了疫情期间,合肥市所采取的“双师课堂”模式,即采用录播或直播教师统一授课,与本校任课教师网上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他表示,在这种模式下,课上班主任和班级任课教师要同步听课,协助课堂管理;课后要做好线上答疑、作业布置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等工作。此外,“双师课堂”对家庭教育责任也有新的拓展,如何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将成为家校共育共同努力的方向。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年级主任付加国老师对比了不同教育信息化产品的特点,并着重介绍了智慧空中课堂和智学网。他表示,智慧空中课堂最大的优势是支持回放,适用于分层教学、培优辅差。智学网练习中心则能为教学提供重要辅助,基于大数据技术,智学网能对学情数据进行精准且快速的分析,从而适用于教学管理及精准教学。

640.webp (2).jpg

付加国老师正在给学生上“直播课”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演讲中表示,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将成为常态。针对当前“停课不停学”存在的问题和在线教学痛点,他提出了科大讯飞在线教学七步法,以A.I.技术助力教育模式变革,努力实现“线上线下高效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被时时关注”。

以学为主 培养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22日的“A.I.助力线上自主学习”主题论坛上,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郭绍青,蚌埠市教科所所长罗时新,合肥市第八中学校长王建明,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陶勇,科大讯飞2020年度轮值总裁吴晓如相继发言。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郭绍青在题为《学习质量保障: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演讲中表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蚌埠市教科所所长罗时新在《在行动中预见未来——蚌埠市“停课不停学”实践与思考》主题演讲中介绍了蚌埠市防疫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成果,主要包括:主动作为,迅速搭建“空中课堂”;坚持五育并举重实效原则,将优质资源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实现特殊群体全覆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指导线上因材施教,深度探索在线教学新模式;反思线上线下教学混合模式如何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等。他特别强调,特殊时期,蚌埠市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线上教研和线上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并通过这些举措探索在线教学新模式。

  合肥市第八中学校长王建明在《坚持的力量——谈我校教育信息化与“战疫”》的主题演讲中强调,在防疫期间的网课教学中,学校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学生自育自立的习惯。与此同时,学校格外关注网络课堂的教学效果,包括:抓课程方案的系统性,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让教师的教学风格适应网络课堂的自身规律;重视检查评价和及时反馈,以此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网络教学的闭环。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合肥八中学生在线上课

  疫情之下,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陶勇和学校教师们从所未有的认识到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和“立德树人”的使命。陶校长介绍说,特殊时期,学校从资源拓展、学习环节落实以及居家学习督促三方面构建了“线上学习”管理框架,并在这一过程中凸显出“以学为主”的理念,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和自我效能感。陶校长感慨良多地表示,生命的精神属性决定了生命的高度,教师应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触发孩子们在线学习的内生动力。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吴晓如做了《谈“停课不停学”教育技术解决方案》主题分享。他表示,经过疫情的考验,在线教育将加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他最后强调,线上教学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当孩子拥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网络在线学习方式,才能终身受益。

陈丽:《在线教学:是权宜之计,更是变革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在论坛上带来《在线教学:是权宜之计,更是变革趋势》主题演讲。

  是权宜之计,也是变革趋势

  实际上,这次大规模的线上教学,给教育系统内部带来了一次信息技术的体验课和信息素养的速成班,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收获,我们也渴望在现在乃至往后,能够让各类的教育主体特别是教育管理人员,一起去思考未来教育的变革方向。因为在线教育不仅是权宜之计,确实也是变革趋势。

  从现实矛盾看,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今天教育界的主要矛盾,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提供的标准化的、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的教育,无法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优质个性、灵活终身教育的需要。

  而人类的生产活动正处在由“两空间”支撑向“三空间”支撑的变革阶段,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我们的教育只有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两个空间要素。互联网打造了教育的‘第三空间’——信息空间。

  信息空间具有区别于前两个空间的特殊性,比如说资源共享、信息众筹、行为数据化。在组织形式、流程、功能上都发生了改变,这是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根据。

  在“三空间“的支撑下,教育基本规律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它为我们破解教育矛盾提供了新的可能。虽然这一次我们被迫进入了互联网空间,但对我们理解和在未来坚定地推动互联网+教育实践,都是非常好的经验,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们沿着这样的趋势发展。

  对于未来教育的四个思考

  经过这一轮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之后,我们对未来的教育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课堂面授的重点还是讲解吗?

  在这次线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各类平台中都具备大量的讲解性资源,学生也培养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正常开学之后,面授是否还需要以内容呈现作为主要教学行为?简单的知识获取工作是否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资源自主完成?

  互联网让教师可以将呈现内容的功能前置,留下宝贵的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更高阶的学习目标,例如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等,而不再重点关注记忆和理解阶段,这是线上线下融合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机会,当然,也给老师提出了全新的能力要求。

  二、优质资源是什么?如何共享?

  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教育产业有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都可以为学校服务。

  那么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资源?首先,讲解性资源是现在中小学资源建设的重点;其次,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时,只有讲解性资源是不够的,我们更缺的是认知工具,用来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培养相应学科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比如说思维导图等;最后,教师资源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做到共享,本地的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异地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资源的供给不一定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国家和政府所提供的资源库并不是全部,全社会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探索社会化和云模式的资源供给方式,从全社会范围内去寻找适合自己和学校所需要的资源。

  三、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在线教学实践?

  当师生们熟悉了在线教学环境和模式之后,下一阶段,我觉得可以在三个方面着力:

  1、整合平台。直播平台、资源平台、交流平台、教学管理平台等需要更好地整合;

  2、提供工具。教学工具、认知工具都亟待丰富,例如组卷的自动化,学生自我学习工具等;

  3、更关注基于过程的评价,让教与学的过程都留下数据,我们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实时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同时给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四、疫情结束后如何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

  这次能够较为顺利开展在线教学,应该归功于前期将近20年间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为本次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我建议疫情结束后,应该趁热打铁,在原来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跟教育教学管理的整合和实践。同时原来的教育信息化更多地是以环境和资源建设为重点,疫情之后,我们也应该有新的建设重点。

  下一阶段应该重点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供给方式变革、组织方式变革及管理模式变革。让教学流程得以再造,让教学资源供给方式由学习者来驱动,让教育体系发展成一个开放的组织体系,并且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关注对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以及基于教学数据的过程监控、基于多维数据的科学决策等。

互联网正在改变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更多的人只看到教育的现实问题,但我特别提醒大家关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除了为破解现有的教育矛盾提供可能性之外,它也在改变着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很长时间内,我们认为知识在书本里,是老师提供的、是知识分子提供的,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类的知识出现了回归现象, 我们的知识观正在发生变化。

  在新的环境中,知识的生产者已经不再只是精英阶层,知识不再是静态的、原理性的、结构化的,和学科分类型的知识。知识是动态的、是在网络中快速演变的,同时人类所有生产生活的智慧,都可以用来传递,都可能变成知识。

  除了可以划分为学科的、结构的、原理性的、稳定的标准化知识之外,另外一类知识正在出现,而这种知识正是构成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重要能力,那就是海量的网络信息、动态的主观知识。知识不再是只是共识性的,而是有了个性化特征,且具有非常强的境遇化、碎片化和操作性。

  这也是疫情后教育教学改革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有研究提出,联通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一个人跟有价值的信息源建立了有机联通,不停地共享信息,便是重要的学习;那么给学习者搭建信息网络,就是重要的教学。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理念:教学是促进学习者跟有价值的信息源联通的生态网络的构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生态网络的建设者和促进者。

  我们正在适应这个环境,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也正在跟教育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教育的服务模式、组织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有可能产生新的业态,甚至推动教育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变革,进而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教育信息化资讯

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Copyright©2018-2022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