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优质课飞进来!同心县“互联网+教育”破解山区师资不足难题

  打开山外世界窗

  大山深处,气温总比川区更低一些。

  1月8日下午,记者走进同心县王团镇东滩小学,空气清冷,残雪斑驳,那是2020年第一场雪侵袭所留下的痕迹。

  在四年级教室中,课堂上的教学气氛却十分热烈。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课堂上的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学习屏幕中专业教练传授的足球技巧。期间,王正国向同学们展示起他所掌握的灵活脚法:一会儿脚内侧运球,一会儿脚外侧拨球、一会儿脚底虚晃停球,轻松突破对手拦截。

  “现在,我最喜欢上足球课了,外面的教练特别专业。”王正国告诉记者,之前没有专业老师教他们足球,他和同学们都不会用脚停球,只会弯下腰拿手来抱。

  “东滩小学师资不足,一名老师承包了一个班级的全部课程,难免影响教学质量。”东滩小学校长马全平解释说,各班级学生数量均在20人左右,按照1:20的规定师生比只能配备1名教师,而所开课程却非常多,很难做到教师专职化。

  2019年9月以来,同心县在东滩小学等三所农村小学实施“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项目,不仅解决了山区学校师资不足的难题,还让山区学生享受到山外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在东滩小学历史上,音乐、美术、体育和外语四门课程历来薄弱,由国内网络公益课程名师指导后,上述短板短时间内得以弥补。不久前,四年级学生李雅娟等二人创作的蜡笔画作品,双双获得某爱心企业举办的全国绘画竞赛大奖。

  “借助这个网络公益项目,孩子们打开了认识山外世界的一扇窗。”马全平感叹,网络课程由上海某教育集团无偿提供,旗下网络了全国优秀网络课程教师,不仅教学水平精湛,还能拓展山区学生们的视野。

  城乡师资渐均衡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曾是困扰同心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只拦路虎。

  近年来,同心县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金倾斜让乡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然而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差距却难以用资金弥补。以同心县海如女子中学为例,该校拥有全县一流的教学师资,学校老师先后有20多节课被评为部级优课,外校师生特别是农村师生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去年以来,同心县在69所城乡学校投资建成72间“在线课堂”,打通了横亘在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壁垒,成功实现了“城乡同上一堂课”。

  借助“在线课堂”连线,同心县海如女子中学“海星杯”“互联网+教师创新素养大赛”实况,能被同心县豫海初级中学教师实时收看,进而同步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除了教师间相互切磋教学外,更能向学生分享优质课程。同心县海如女子中学教师顾素芳是自治区级优秀教师,本人讲授的政治课被评为部级优课。本学期借助“在线课堂”,她在本校就能向韦州中学、预旺三中两所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授课,足不出校便能让优质教学资源“飞”向大山深处。

  与“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项目相比,“在线课堂”能支持开展更频繁的线上课堂互动。

  “第一排右数第二位同学,请你回答下这个问题……”在当天下午的一节英语课上,同心县海如女子中学英语教师马欣悦透过大屏幕向连线学生提问道。整堂在线英语课,师生互动流畅,语音、图像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线教师仿佛走下了屏幕,在线学生仿佛坐进了教室。沉浸于“在线课堂”中,时而在线提问,时而在线作业,师生一时间难以分清虚拟与现实的分界线。

  近年来,同心县大力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数字校园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在线课堂建设、智慧教育创新五大行动,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2020年,‘在线课堂’将在同心县各学校实现全覆盖。”同心县教育局干部马自江告诉记者,同心县“互联网+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未来更多的优质课将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观点

微信公众号

教育信息化资讯

权威的教育信息化资讯平台

Copyright©2018-2022 CERNIC,CERNET

京ICP备12045350号